一文读懂习近平法治思想
发布时间:2023-09-15 15:55:59 作者:包头热力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形成沿革
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党把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确定为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中国法治建设从“过渡时期法治”进入到“社会主义法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意味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启了全球化条件下的深层次法治改革。法治的权威和作用受到全党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维护,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公民法治意识显著提升,法学研究和教育日益繁荣,实现了新中国法治建设从“社会主义法治”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2014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工作布局和重点任务进行了战略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加强全民普法、法治专门队伍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由此,中国法治建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首次提出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根本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足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人民服务。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法治建设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研究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答了在当代中国“法治为了谁、依靠谁、保障谁”的根本问题。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当中,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治建设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不断推进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法治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就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而言,就是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各领域全过程,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
最新成果
• 首次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 首次宣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首次深刻回答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重大问题;
• 首次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内涵;
• 首次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框架和总体布局。
核心要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其核心要义和理论精髓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并系统阐述的“十一个坚持”。
1、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4、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5、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
6、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7、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8、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9、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出改革方案,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0、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要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法律服务队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
11、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党的领导能不能在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得到具体落实,领导干部是关键。
金句摘编
2021年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16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主要部分。一起来看金句摘编!
1、全党同志都必须清醒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
3、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4、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包括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5、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7、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8、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
9、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云艺人,在行动
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省和平安云南建设的决策部署。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与学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每年制定印发《云南艺术学院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以宪法宣传为核心,以民法典、教育法以及疫情防控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云南艺术学院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落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法律常识,坚持以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分类指导、分层施策、督促问效,抓好党员、干部、教师、学生的理论学习。先后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内容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范围。加强对校属各部门的学习督促指导,推动校属各部门强化法治学习宣传教育,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促进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法治,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突出宪法学习宣传,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按照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普法办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及时印发《云南艺术学院关于做好“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的通知》给校属各部门,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校内开展“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宣传教育重点和工作任务,提出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宪法小卫士”行动计划,校院两级均安排有专人组织落实,在前期已经开展工作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和微信小程序登陆开展学习和测评,着力提升学习与考试参与率,每年参与率均超过35%,形成广大青年学生争做“宪法小卫士”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了“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调动学生学习宪法的积极性,坚定学生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争做宪法卫士的决心。
(三)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教育,增强师生法治意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加强学生法治教育,结合学校实际,紧扣师生最关心关注、与师生利益联系最紧密、对师生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养成最重要的问题,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知识产权宣传周”“国际禁毒日”等系列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师生的法治意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明确宣传教育重点和工作任务,提出工作要求。各二级学院及时召开法治宣传教育主题班会,涵盖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等不同内容。邀请校内外专家组织开展了《以案释法——预防青少年犯罪讲座》《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题讲座。组织师生登录云南省教育专网“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专栏观看法治视频,以及通过云南广播电视台《新闻联合播》栏目观看《云南普法专家访谈之<家庭教育促进法>》。与省司法厅合作,在教学区域安装了法律知识自助学习咨询交互平台,帮助学生熟悉了解法律知识。与公安机关合作,组织学生党员创作了系列反诈骗和禁毒防艾的宣传教育短视频,在“昆明警方”平台上发布展映。利用网络公开课程《大学生安全与保护》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专题学习。
(四)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坚持将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思政课等课程中全面融入法治精神。充分发挥校园各类宣传文化阵地作用,利用校报、校园网、官微、官博等新媒体和多媒体led显示屏、宣传栏橱窗等宣传载体,体系化、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刑法等疫情防控相关法律知识。校内led屏上循环播放宪法知识普及宣传片和宣传标语,营造良好氛围。云南艺术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十余篇普法宣传推文,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学习,进一步提高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