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从这里开始
发布时间:2023-10-16 10:07:03 作者:包头热力
正当我们在为自己民族的苦难焦虑的时候,1923年冬天,中国共产党像冬天的太阳一样照到了冰冻的蒙藏学校,党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手,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吉雅泰
1925年9月上旬,北京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昔日清朝的贝子府,1913年后的北京蒙藏学校,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秘密入党仪式。带领宣誓的是组织和领导了省港大罢工的邓中夏,几名青年团员在红色党旗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京蒙藏学校为何建立?这几名入党的青年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入党仪式要秘密举行?
道中华:北京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曾经是一座清代贝子府,因何变成了蒙藏学校?
苏发祥:蒙藏学校旧址最早为明朝初年的常州会馆,清朝末年此地被称为“毓公府”,还一度作为府邸、图书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物古建。1913年,中华民国蒙藏事务局在此创办了国立蒙藏学校,招生对象主要是蒙古族和藏族子弟。
民国初年,在蒙古王公贡桑诺尔布的建议下,北洋政府批准蒙藏事务局在北京创办蒙藏学校。
北洋政府开办蒙藏学校的目的是培养忠于自己的亲信,维护、巩固和加强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统治。但是,民国时期国内局势动荡,各派军阀相互争夺混战不休,加之还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国家处于黑暗、混乱的状态,蒙藏学校从开办之日起就举步维艰。由于经费拮据,师资短缺,管理混乱,师生们陷入无尽的苦闷和彷徨之中。
“北洋军阀政府开办蒙藏学校,原本是为他们培养统治少数民族的奴才的,没成想却招来我们这些‘桀骜不驯’的青年。”
——乌兰夫
▲1923年北京蒙藏学校土默特旗学生合影:多松年(前排左二)、乌兰夫(前排左五)、吉雅泰(二排右一)、奎璧(三排左五)、荣耀先(后排右一)。
道中华:一所由北洋军阀主办的学校,为何会孕育出革命的火种?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启迪了迷茫中的少数民族青年?
苏发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北京成立了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北方区委,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地区最早的领导机关。北方区委建立后,以北京为基地,在北方广大地区建立和发展中共基层党组织,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组织领导了一系列革命活动。
1923年,北洋政府在绥远地区以清丈土地之名掠夺蒙古族农民的土地,引起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蒙藏学校的同学们组织起来,到北洋政府请愿游行、散发传单,要求当局停止清丈,归还掠夺的土地。虽然最终没有实际效果,但蒙藏学校的学生热烈追求新思想、新思潮的诉求,引起了中共北方区委的重视。
时任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的李大钊看到这些青年希望摧毁旧政权、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的决心后,决定要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1923年冬日的一个晚上,邓中夏同志和一位留着乌黑平头、浓眉浓发、戴着一副无边眼镜、身穿灰色粗布棉袍的先生走进了蒙藏学校学生宿舍。大家起立相迎,都觉得这个人面熟,可一时又想不出是谁。经邓中夏介绍,大家才知道这位就是李大钊。
李大钊仔细地倾听着这些蒙古族青年学子讲述家乡人民受压迫的惨痛现状,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说说,蒙古民族受压迫的根本原因何在呢?”
这些自称“老蒙古”的年轻学子被问住了。
李大钊引导道:“蒙古族,乃至全国各民族的劳苦大众,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本原因,就是腐败无能的反动政府。过去的清政府也罢,现在的北洋军阀政府也罢,他们对外屈服于帝国主义,对内勾结官僚、地主,对各族民众实施惨无人道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
在这堂特殊的“党课”中,李大钊指出了关键一点,就是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致性。李大钊以历史上中国各民族与统治阶级无数次斗争为例,分析了这些斗争失败的关键原因是没有一个有力的政治组织,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先进的政党来领导。
说到这,李大钊同志十分自信地竖起右手食指,说道:“现在只有一个党是最革命的,只有她才能担负起打碎旧世界,建立人民大众的新政权,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这个党就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 电视剧《觉醒年代》剧照。
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蒙古族进步青年们在这里真正找到了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在学习的同时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种革命活动。内蒙古的革命火种正是从这里点燃的。而此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共北方区委的介入,给这些希望挽救民族危亡的学子们指明了方向。
道中华: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是如何诞生的?为何入党仪式要秘密进行?
苏发祥:上世纪20年代,蒙藏学校办学经费短缺,校长像走马灯般撤换,最短的一任王维翰只当了7天,就因为“禁止学生参加任何社会活动”被赶下了台。当时校外政府高压、校内校务废弛,李大钊经常派遣邓中夏、赵世炎等人来蒙藏学校讲学,秘密开展革命工作。他们以谈心、座谈会、读书会等形式,在宿舍、食堂,甚至蒙藏学校院子里的枣树下,带领青年学生认识、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
从此,北京蒙藏学校成为组织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北方基地,不断为党领导下的内蒙古地区民族民主革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1923年,蒙藏学校学生荣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位蒙古族党员。同年秋,荣耀先受李大钊指示回家乡土默特旗动员招收30多名蒙古族青年。
▲1923年入读蒙藏学校的土默特旗学生花名册,其中的“云泽”就是乌兰夫同志。(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中共北方区委的培养和组织下,多松年、乌兰夫、奎璧等进步蒙古族学生申请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青团的前身)。1924年,第一个少数民族团支部在蒙藏学校诞生,多松年、乌兰夫先后任团支部书记。团员们加入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学习《共产党宣言》《列宁主义基础》等著作,坚定了革命信仰。
1924年下半年起,多松年、乌兰夫、李裕智、奎璧、吉雅泰、佛鼎、赵诚、孟纯、朱实夫、云润、云霖、高布泽博等人陆续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5年,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中共蒙藏学校支部在这里诞生,多松年任党支部书记。这样,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党组织成功地把这批进步青年团结在了党的周围。
蒙藏学校的进步青年在北京学生运动中频繁出现,反动当局对这些青年特别关注,北洋政府妄图通过各种手段镇压革命青年,遏制革命力量的发展,因此,他们的入党仪式都是秘密举行。
据《乌兰夫回忆录》记载,乌兰夫转党仪式是在蒙藏学校东大厅秘密举行的;《多松年》一书也提到,多松年的入党仪式是在宣武门一座破庙里秘密进行的,外面就是军警和巡逻兵。
在党的领导下,第一批蒙古族共产党员在蒙藏学校开启了他们的革命生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内蒙古的一些早期共产党员逐渐成长为革命的中坚力量。这批党员不仅为内蒙古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储备了干部力量,也为我们党成功解决民族问题储备了优秀干部,提供了智慧和借鉴。
蒙藏学校学生李裕智回到了绥远地区开展革命工作,先后任中共包头工委书记、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中央执行委员、内蒙古人民革命军副总指挥。吉雅泰回到了归绥,领导成立绥远地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组织——中共绥远特别区工作委员会。
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在以内蒙古早期共产党人为中坚力量的领导集体的团结带领下,内蒙古在解放战争中充分发挥了其作为东北、华北两大战区战略后方的作用,为全国解放战争和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少数民族人士中有3名是曾在蒙藏学校就读的学生,分别是乌兰夫、特木尔巴根、奎璧。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批内蒙古早期共产党员在巩固祖国统一、确保边疆安全、维护民族团结、推行民族区域自治、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等方面,不断付出巨大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转党那天,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半夜没合眼,暗暗地下定决心,我要做李大钊同志那样的共产主义战士,为蒙古民族的解放,为全中国和全世界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奋斗一生。”
——乌兰夫
▲1984年,乌兰夫回到母校,触摸院内那棵近400年历史的大枣树,深情地说:“共产主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就是从这所学校开始的。”
道中华: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重要点位,北京蒙藏学校旧址今天以什么面貌呈现?新时代,它又将承担怎样的使命?苏发祥:2006年,北京蒙藏学校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9月,国家民委与北京市合作,在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下,全面启动旧址保护修缮工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其本来历史风貌。2023年3月28日,经过保护修缮的蒙藏学校,作为全国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策划推出“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项目,以“展览 体验”的方式重新面向公众开放。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潘岳在北京蒙藏学校旧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同参加“三江源·北京情·中国心——青海玉树青少年北京行”公益活动的40名孩子共度“六一”国际儿童节。
“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仅67平方米的空间里,收藏了多件国家一级文物。透过这些老物件,当年那群进步青年认真学习先进思想、热烈讨论的场景重现在大众眼前。
展柜里陈列着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使用过的毛毯、多松年烈士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穿过的一件深蓝色西装上衣、李裕智在蒙藏学校学习时使用的文具盒和学习材料。
▲孩子们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和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员合影。
百年前,蒙藏学校旧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阵地;百年后,更多的民族团结故事正在这里不断发生、孕育。历史并没有远去,新的征程也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