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筮起源、稻作起源、最早粮食酒、最早家畜驯养地……贾湖文化有多少“世界之最 ”?
发布时间:2024-01-09 08:55:12 作者:包头热力
这里是世界最早的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地之一,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世界最早的家畜驯养地之一,这里出土了世界最早的粮食酒、40余支骨笛,是能吹奏五声至七声音阶的最早管乐器实物……贾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重要的历史遗存。2001年,贾湖遗址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21年,又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贾湖文化位置。
贾湖文化的意外发现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是淮河流域迄今发现最早,同时期保存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9000至7500年,分为三期。1975年河南遭遇特大水灾,贾湖村在挖土修堤坝的时候,贾湖遗址文化层被暴露出来。1979年,贾湖村小学师生在取土坑中开荒种地时,发现了散落在地上的石斧、石铲和破碎的陶片。舞阳县文化馆干部朱帜将这些情况向河南省文物局汇报。河南省文物局派专家周到前往,鉴定确认贾湖遗址是一处与裴李岗遗址时代相同、性质相似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2年,贾湖村民因生活所需,计划在遗址区域规划宅基地。此消息一出,朱帜立即向省文物局汇报,要求配合展开遗址发掘。时任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所长、著名考古学家安金槐得知消息后,立即组建贾湖遗址考古队,于1983年4月赴贾湖村,配合乡村规划,进行一次试掘。
▲贾湖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1984年春,贾湖村民再次提出建房要求,河南省文物局不得不考虑是否继续挖掘。由于第一次发掘只挖了50平方米,朱帜心有不甘,安金槐也觉得国家文物局的项目未结题,于是决定继续在贾湖遗址进行发掘,同时申请了发掘执照,由负责石器时代考古的第一研究室主任裴明相任领队。由于裴先生年事已高,不能亲赴考古工地,笔者当时作为他的助手,便承担了此次发掘任务,没想到后面有一系列惊人的重大发现。自 1983第一次试掘开始,至 2013年,贾湖遗址先后经历了八次发掘,笔者主持了七次,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这是相当幸运的。
▲贾湖遗址考古发掘者、本文作者张居中。
揭开贾湖文化之谜:物质生产
贾湖处于低水平食物生产阶段,是从狩猎采集向农耕社会过渡的初期阶段,但是贾湖遗址出土的水稻具有人工驯化栽培的特点,说明已经种植了一段时间。贾湖遗址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农具体系,有翻土的石铲,收割的石镰,还有加工脱壳脱粒的石磨盘和石磨棒等,说明农业有了一定发展。
▲贾湖遗址浮选出来的碳化水稻遗存。
▲贾湖遗址出土石镰。
贾湖稻作农业是长江以北最早的稻作农业,也是中国早期 “似农非农”阶段的典型代表。贾湖遗址是目前为止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明显农耕行为特点的早期聚落之一,与稍早或同时期的浙江上山文化、湖南彭头山文化,都是在距今9000年的时候进入水稻栽培初级阶段。
贾湖人饲养了世界上最早的家猪,考古工作者在墓葬中发现有随葬猪的下颌骨。贾湖的狗已经没有狼的特点,是人工驯养的。贾湖遗址中很少见零星的狗骨头,都是整体埋葬的。埋葬的地点很有意思,在房子的周边,或在人的墓地周边。这一规律性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蕴:狗是人类最早的动物朋友,活着时帮助人打猎,为主人看家护院,死后仍让其履行这一使命。这种葬狗现象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也是世界发现最早的之一。
▲贾湖遗址出土的家犬、家猪骨头。
贾湖发现大量的鱼骨头,通过咽喉齿的研究发现大小差不多,这说明是在固定的时间捕杀,当时有集中管理和集中捕捞的现象,推测可能存在一种早期养殖行为。贾湖出土了不少网坠,说明当时渔猎生活已经有了网捕。《周易》提到伏羲氏“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就是网捕。在一定程度上这次考古发现与文献存在对应关系。
通过对陶片的检验,发现上面含有酒石酸,其主要成分是稻米、山楂和蜂蜜等。贾湖的米酒距今9000年,是最早的粮食酒。
揭开贾湖文化之谜:精神生活
贾湖骨笛被发现后,著名笛子演奏家宁保生经反复琢磨首先吹出了音阶。萧兴华、徐桃英还用 m282 :20号骨笛吹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著名音乐理论家黄翔鹏等最终研究鉴定结论为贾湖骨笛具备音阶结构,可以吹奏七声音阶。到第八次发掘时,一共发现了40多只骨笛,大部分是7孔,有少量2孔、5孔,个别为6孔、8孔。6孔骨笛可以吹出完备的5声音节,打破了原来认为只有在先秦才有五声音阶的传统认识,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贾湖骨笛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多音阶管乐器。时任武汉音乐学院院长童忠良称,贾湖骨笛“像一股狂飙般的冲击波,正在并即将更大地震憾着中外音乐界”。▲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已有雌雄之分,表明有了雌雄律或阴阳律,也就是说在9000年前的时候,这种音律已经被人们认识并运用,可谓中国礼乐文明的萌芽。
贾湖遗址出现了龟灵崇拜。龟形状类似天圆地方,是古代中国的宇宙图示。龟长寿,人们认为它具有神的灵气,利用龟进行占卜,也可追溯到贾湖时期。
龟还用来随葬,并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大部分墓随葬8只龟,个别墓有6只龟或4只龟,都是2的倍数。这从侧面说明当时人们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认识到了10以内的加减运算和奇偶规律。在贾湖遗址房址内的柱子洞下面,发现有埋龟和鳖的现象,可能是一种用龟和鳖奠基的行为。贾湖遗址一期的时候,房子和墓葬混在一起。贾湖遗址二期开始出现墓地,有意识地把阴宅阳宅分开,阴阳两隔,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把阴阳观念运用于埋葬习俗,已经出现了祖先崇拜行为。
▲贾湖墓葬出土的绿松石。
在贾湖墓葬中发现了在尸体眼窝里面放绿松石现象,这应是玉瞑目葬俗的滥觞。在墓葬里还发现有一位墓主人身上密密麻麻铺满绿松石,从脖子一直到腿上浑身都是,像绿豆那么大,但都有穿孔,说明可能是缀合在某种织物上的,相当于后世殓尸衣的形式,应是玉殓葬的萌芽。绿松石的颜色是青色,相当于天的颜色,预示人死了以后灵魂升天,这是一种重要理念,是世界上考古发现最早的。
考古队还在贾湖龟甲、石器、骨器、陶器上发现将近20个符号,有的符号具有标记作用,有的符号和甲骨文相似,但是不能说就是甲骨文。以李学勤先生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是具有原始文字性质的刻划符号,为汉字的起源提供了很重要的线索。它们刻在龟甲、骨器、石器和陶器上,与殷商甲骨文的载体相同或相似。
▲贾湖遗址刻符龟甲。
▲贾湖遗址出土的契刻符号。漯河博物馆藏。贾湖的刻划符号由于过于抽象,目前还不便对之进行臆猜,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形,应该记录了当时一定的寓意。这些刻划符号具备了文字的形、义的基本条件。尽管它们大多是单字,但已具备了文字的原始功能。所以称其为原始文字,或者说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是可以成立的。
总之,贾湖刻划符号都是人有意去刻的,代表了人的一种意识行为,可能记录了当时的一件事情或者一种行为。东南和北方两大文化系统在贾湖地区交流碰撞,圜底器和平底器融合催生了鼎的发明。陶鼎比釜、罐用起来要方便,贾湖人首先把它用于葬礼,引入宗教含义。贾湖的鼎文化产生之后,迅速传遍了淮河、黄河、长江流域,对这些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产生直接影响。鼎是中华礼乐文明重要的元素。后来“鼎”类器物由陶器演变为金属器,从一般的炊器发展为传国重器,并有了“定鼎中原”的说法。04贾湖文化的地位
贾湖地区的自然环境很好,人们的食物来源很丰富,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这样,人们有余力去创造一些精神文化。
贾湖文化不是突然达到这样一个发达高度,而是此前已经有了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历程和传承积累。贾湖人可能来源于东海大陆架,末次冰消期(距今约1.8万年至1.1万年)海平面大幅上涨,为寻找新的适合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而长距离西进,来到这个地方。贾湖人的体型比较高大,智力水平比较高。
贾湖文化和裴李岗文化同属于前仰韶时代,即裴李岗时代。二者虽有先后但却是大体并存的两支亲缘文化,有时代共性,也有各自特征。在农业经济层面,贾湖人种植水稻,吃大米,裴李岗人种植粟,吃小米。在精神文化层面,贾湖文化的墓葬是头朝西,裴李岗文化的墓葬是头朝南,方位不一样。裴李岗文化也没有骨笛、刻划符号、随葬组合龟甲等高度发达的精神文化。
贾湖文化与同时期的其他文化相比,体现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因素最为全面。总的来说,就是同时期其他文化有的,贾湖文化大部分也有,只是没见到陶塑品;贾湖文化拥有的,其他文化除农业和家畜外,大部分没有。就发展水平而言,贾湖文化是最高的,是当时的一个文化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