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守过的“苏联楼”
发布时间:2021-02-09 08:23:00 作者:包头热力
日子如白驹过隙,总是在不经意间撩拨一下你的心弦。今天一上班就看到了办公桌上放着的《包头日报》,一个包头记忆—寻找最后的“苏联楼”的题目瞬间撩动了我的心弦……
对老式“苏联楼”的记忆源于小时候坐在父亲大28自行车的横梁上,听他给我讲着钢铁大街两旁不断路过的那些楼房的来历和故事。当时我觉得和这些老楼房不会有任何交集。可是,在工作20年以后的2010年,我和这“苏联楼”却在一起共同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同时也见证了“七彩热力”的发展壮大,见证了包热传统和兵工精神的相融发展。
2010年4月,根据上级工作安排我来到了这里。一片三层尖顶楼房,灰败的红砖墙上还印有“毛主席万岁”“红心不改”的字样,和马路对面的幸二小区楼宇截然不同的风格,显得陈旧却坚固,古拙却整齐划一,一下子就勾起我对大28自行车的童年回忆。
这里是刚刚成立不久的供热七公司,一个从北重集团整建制接收过来的供热集体,一支带有强烈的兵工气质的员工队伍。而我,从那一刻起走进了这栋“苏联楼”,并经历了一段为了千万个家庭温暖如春,和“苏联楼”共同坚守的日子。那段日子,让我看到了这个新生集体的力量、担当和可敬可爱。
建国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新式轮式装甲突击车和新一代主战坦克99a坦克轰鸣着驶过天安门。作为中国唯一的大中口径火炮制造中心,二机厂(北重集团)创造了诸多的“第一”:第一门防空高炮、第一门坦克炮、第一台导弹发射架、第一门舰炮、第一门自行反坦克炮均在这里诞生。
当年,一机厂与二机厂的重型武器生产,都是从仿制苏联装备开始的。这两家军工企业的数千名员工,就居住在厂区西南侧那片一幢接着一幢的“苏联楼”中。2013年,在房地产开发的高潮中,我们供热七公司和这片“苏联楼”共同完成了最后的使命,之后它们就追随列宁和斯大林而去了。
我曾经用镜头永远定格这段日子,以片段的形式书写这一段经历。现在想起来,依旧清晰如昨日……
2013年的11月已经很冷了。一片废墟中,4号楼孤独的挺立着,马上要断电、停水,怎么办?如果此时搬迁,将有2.38万户居民供热无法保障。当时的经理潘杰之说:“现在不能搬,坚守住才能保证安全平稳供热,协调有关部门,接临时电、水,卫生间安装小锅炉,大家克服一切困难,坚守到明春……”
那个冬天,4号楼三层的灯光每晚都亮着。每日伴着重型拆卸设备发出的轰鸣声,开始震动办公。窗外烟尘滚滚,室内呵气成雾,经常性的断水、断电,以至于一个文件还没有写完,电脑就已经断电两回了。这倒是养成了我随写随存盘的好习惯。
苦不苦的,没有太清晰的记忆了。记得最真的是:那年2.38万户的用户春节过的很温暖,还有就是,我那一缸35尾漂亮的红鹦鹉,因为停电全部牺牲了……
那年以后不久,一个崭新的呼得木林新天地诞生了……
转眼到了2021年,离开“苏联楼”己经七年了……
那段时光清晰地保留下来,成为我一生中最鲜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