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江山,开启盛世,孝庄文皇后的传奇人生|和亲往事之③
发布时间:2024-03-15 11:16:54 作者:包头热力
她顺治帝福临的生母,是康熙帝玄烨的祖母,一生培养并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在擒捉鳌拜、平定三藩等改写清朝命运的历史事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清朝初期政权的奠定、发展、强盛作出了重大贡献,她就是有着清朝“开国太后”之称的孝庄文皇后。
让我们打开尘封的历史画卷,去感受这位才华出众的女政治家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联姻入宫,政治才华初现
孝庄文皇后本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1613年出生于蒙古科尔沁,是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最小的女儿,亦是家中的掌上明珠。
在纷乱的清朝初期,满蒙联姻是清朝政府一项增强民族联合与团结的国策。天命十年(1625年),十三岁的布木布泰嫁给了年长自己二十一岁的后金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其侧福晋,与姑姑哲哲共侍一夫。九年后,布木布泰二十六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并深得宠爱。
▲布木布泰的影视形象(图片来源:豆瓣网)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册封崇德“五宫”后妃,亦称五大福晋。皇太极封海兰珠为东宫大福晋宸妃,位居第二,仅次于皇后哲哲,并赐居“关雎宫”,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独特钟爱。
反观彼时已为皇太极生育三女一子的布木布泰,仅仅受封为永福宫庄妃(直译“庄重福晋”),不仅妃位为第三等的侧福晋,且居“五宫”之末。不难看出,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孝庄文皇后起初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著。
但布木布泰并未因此自怨自艾,她天资聪慧,热爱学习并嗜读史书,凭借精明练达的个性以及过人的胆识和谋略,获得了皇太极对她与众不同的认知和欣赏。皇太极不但与她谈论朝堂之事,还会听取一些她的意见和建议,并以“赞助内政,既越有年”盛赞其多年来在内政方面的贡献。松锦之战(1640年)后,后世更广泛流传布木布泰劝降洪承畴的故事。这些足可证明关于她“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评价的出现绝非偶然。
初登政治舞台,尽心辅佐幼帝
崇德八年(1643年),清朝开国皇帝,时年五十二岁的皇太极猝然驾崩。布木布泰欲进先退,主动请殉,诸王以福临年幼须人抚养,“合辞坚请,勉留此身”。此事更加展现了她的胆识和机智。
因皇太极生前并无指定皇位继承人,很快出现诸王觊觎大位的暗流,并形成了以皇太极之弟多尔衮、皇太极长子豪格和两黄旗大臣为代表的三方势力的正面冲突。
多尔衮与豪格各自手握重兵,势均力敌、伯仲难分,清廷面临着内部分裂的危机。最终,各权势集团经过一番权衡,认识到自相残杀必然伤及国运,决议由皇太极年幼的皇九子福临继承大统。
▲布木布泰与顺治帝福临的影视形象(图片来源:豆瓣网)
不满六岁的福临登上皇位后,改年号为顺治。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受封为摄政王,布木布泰庄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数月后,多尔衮率军入关,随着其权势的与日俱增,王权逐渐凌驾于皇权之上,身为顺治生母的布木布泰为了确保儿子能顺利长大亲政,不得不以太后的身份投入朝堂。
下嫁多尔衮,是虚是实?
彼时,尚在守寡的布木布泰带着年幼的新帝在复杂的清廷周旋,而当时手握实权的摄政王多尔衮又可自由出入皇宫,且不可避免地与布木布泰有诸多往来。于是,“太后要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的传言迅速传遍了民间各处。而“太后下嫁”之言到底是虚构猜度还是确有其事,后人莫衷一是。
▲布木布泰与多尔衮的影视形象(图片来源:豆瓣网)
“太后下嫁”论的赞同者认为,皇太极驾崩时顺治小皇帝才六岁,而当上了太后的布木布泰也才三十一岁,孤儿寡母面对江山社稷可谓独力难支,要解开困局,最便捷有效的办法便是与军政大权的实际掌权者睿亲王多尔衮联合。而从传统“收继婚”的婚嫁风俗分析,正值盛年的布木布泰嫁给年长自己一岁的多尔衮也在情理之中。另,明朝遗臣张煌言《建夷宫词》中有“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的说法。再,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保存的清宫档案中,涉及多尔衮的记载多次出现“皇父摄政王”的称谓,从而推断只有布木布泰下嫁给了多尔衮,多尔衮才能称得上是顺治的“皇父”。
“太后下嫁”论的否定者则认为,张煌言的诗是文学作品,不足为凭,且后有研究也表明诗句所述与当时慈宁宫的实际情况不甚相符;而关于“皇父摄政王”的称谓,古代很早便出现过儿子称某男子为父,但其母并未嫁给该男子的现象。譬如西周姜子牙,因大功于伐纣建周,而被周武王拜为“尚父”以示尊崇;管仲因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被齐桓公尊称为“仲父”。由此推断,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或仅为效仿先人的君王尊称,而非“太后下嫁”之果。
无论下嫁之事真实几何,布木布泰与摄政王多尔衮之间的恩怨情仇,注定为她的生命赋予了传奇色彩。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病逝,十四岁的福临开始亲政,成为真正的“少年天子”。布木布泰为顺治帝制定了“作君之则”,诰谕顺治帝:“为天子者,处于至尊,诚为不易”,百姓是国家之本。作为皇帝,应该“治民必简任贤才,治国必亲忠远佞,用人必出于灼见真知,莅政必加以详审刚断”,还要做到赏罚公正、衣着器用合乎准则,“毋作奢靡,务图远大,勤学好问,惩忿戒嬉”。这份诰谕既反映了中国历代治国的经验,也是作为母亲的布木布泰以极具家国天下的战略眼光对初始亲政的少年顺治帝的殷切寄语。
▲顺治皇帝朝服像(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凯发k8注册登录官网)
然天有不测风云,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帝福临因病驾崩,生命终结在二十四岁。此时的布木布泰经历了中年丧夫、晚年丧子,一生中最大的悲痛莫过于此。但风雨半生的她来不及悲痛,便担负着使命再次开启了辅佐新帝的又一征程。
鞠养教诲皇孙,成就康熙皇帝
顺治帝驾崩,布木布泰力排众议辅佐顺治皇帝第三子、八岁的玄烨继位于太和殿,颁诏大赦,改年号为康熙。布木布泰被尊为“太皇太后”。
顺治十八年三月,有位叫周南的秀才从江南桐城县千里迢迢赶到北京,以“诣阙条奏”十款,恳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以襄盛治之隆”。纵观前朝各代,布木布泰深知外戚专权的亡国教训,便以“与祖制相左”严词拒绝,并规定后宫女子不得临朝干政。
康熙帝八岁丧父、十一岁丧母,身为皇祖母的布木布泰便肩负起养育的责任,对康熙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她经常给康熙讲述清太宗皇太极的故事,激励他将来要秉承祖先英烈之风,成为有抱负、有作为的人物。并一直严格训练康熙,教育他要“宽裕慈仁,温良恭敬”,甚至连一举一动都要“俨然端坐”,中规中矩。正是在这样长期的影响下,康熙形成了刚柔并济的性格,为开启康乾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康熙皇帝朝服像(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凯发k8注册登录官网)
布木布泰作为太皇太后,生活内敛俭朴、不事奢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叛乱时,布木布泰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来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也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并支持孙儿的事业。正是因为她的鼎力支持,康熙才多次度过危机,在清除朝廷内部和地方的隐患期间,皆少不得布木布泰的从中协助与指点。在布木布泰长期的言传身教和悉心辅佐之下,康熙在位六十余年励精图治,致使国力昌盛,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盛世王朝。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布木布泰以七十五岁的高龄在慈宁宫去世,至此走完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康熙帝给祖母上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便服像(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凯发k8注册登录官网)
孝庄薨后,康熙曾回忆中道:“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极之恩,毕生难报。”由此可见,孝庄对康熙的影响之深远,康熙对孝庄感念之深切。
每当后世回望,她是那个站在权力巅峰的传奇女政治家。但最可贵的是,她两次辅佐幼年帝王,拒绝垂帘听政,恪守本分而不贪恋权位,她的一生对清朝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